常明
,
郧海丽
,
李中秋
,
周冉
,
张美娟
,
于宏伟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4.020
在303~393 K 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二甲基硅油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1800~600 cm-1范围内,二甲基硅油主要存在 CH 3伸缩振动模式(νCH3)、CH 3变形振动模式(δCH3)、CH 3摇摆振动模式(ρCH3)、Si-O伸缩振动模式(νSi-O )和 Si-C 伸缩振动式(νSi-C )等5种红外吸收模式,其中782 cm-1和78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二甲基硅油νSi-C 。以二甲基硅油νSi-C 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相关二维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二甲基硅油νSi-C 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789 cm-1>782 cm-1。本项研究拓展了 ATR-FTIR 技术在二甲基硅油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谱
,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
四阶导数红外光谱
,
去卷积红外光谱
,
二维红外光谱
,
二甲基硅油
,
热变性
董旭峰
,
罗晓伟
,
赵红
,
齐民
,
谭锁奎
,
纪松
,
陶万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8.025
以草酸氧钛纳米颗粒为分散相,以粘度相近、端基不同的硅油(羟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二甲基硅油)为基液制备电流变液,测试其剪切屈服强度、零场粘度、漏电流密度、剪切稳定性、沉降稳定性,以研究硅油端基结构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以极性端基能够提高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电流变效率及沉降稳定性,但导致漏电流密度增大;空间位阻作用较小的端基能够提高电流变液的剪切屈服强度、电流变效率,降低漏电流密度,但导致沉降稳定性变差。
关键词:
电流变液
,
硅油
,
端基
,
羟基硅油
,
稳定性
石万元
,
王瑜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了解系统旋转对热毛细对流的影响,采用阴影法观察了外半径Ro=40 mm、内半径Ri=20 mm、深度H=1mm、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环形池内1cSt硅油热毛细对流的特征.测量了0~10 r/min转速范围内发生热流体波的临界温差,观察了旋转对热流体波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内外环间温差略低于临界温差时,靠近外环附近产生多圈同心圆环状静止波纹;超过临界温差后,静止液池内分布着两组沿周向传播方向相反的波纹;超过临界温差不远时热流体波的传播方向与液池的旋转方向相反,提高温差使其传播方向转变为与液池旋转方向相同;提高转速又使其传播方向转变为与液池旋转方向相反.
关键词:
热毛细对流
,
旋转
,
热流体波
,
硅油
连肖南
,
陈鸣才
,
许凯
材料研究学报
以硫酸镁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在硅油-水体系中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产物的形貌、粒径、晶型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盐和碱溶液浓度、加料方式等因素对氢氧化镁形貌和分解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1500 r/min时,制得质量和性能较好的纳米氢氧化镁.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氢氧化镁
,
硅油
,
形貌
,
热稳定性
郭雅明
,
李常清
,
马晓娜
,
徐樑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改变聚丙烯腈(PAN)纤维纺丝工艺,制得无油纤维和含油纤维,在空气气氛下对两种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借助体密度、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手段,通过表征PAN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揭示硅系油剂的作用。结果表明,硅系油剂在190℃~250℃温度区间,即本论文讨论的预氧化反应全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依然均匀涂覆在PAN纤维的表面;在预氧化反应的前期(190℃~220℃),纤维表面的油剂阻碍热的传递和氧的扩散,使得含油纤维的体密度、环化度、相对环化率和芳构化指数均低于无油纤维;在预氧化后期(220℃~250℃),由于前期油剂对预氧化反应的抑制,使得前期形成的结构有利于氧的扩散,表象上硅系油剂在预氧化后期起着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
PAN纤维
,
硅系油剂
,
预氧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