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紫外光固化化学镀铜活化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曹权根 , 陈世荣 , 赖福东 , 谢金平 , 范小玲

电镀与涂饰

为了在PI(聚酰亚胺)薄膜上制备一种含银的紫外光(UV)固化化学镀铜活化浆料,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不同质量比得到的活化浆料引发化学镀铜的混合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硝酸银和导电炭黑含量对活化浆料的附着力、催化活性及铜镀层导电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活化浆料和铜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以及Ag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研究。以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按质量比为4∶6组成复合预聚体,导电炭黑和AgNO3的用量分别为10%和7%制备活化浆料,将其涂覆在PI薄膜上,UV固化后化学镀铜10 min,所得镀铜层颗粒细小、致密,与基材的结合力达100%,方阻为0.046?/□。

关键词: 化学镀铜 , 紫外光固化 , 活化浆料 , 催化 , 硝酸银 , 聚酯丙烯酸酯 , 聚氨酯丙烯酸酯

微细铜粉镀覆银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李文良 , 彭程 , 叶章根 , 罗远辉 , 赵奇金

电镀与涂饰

以硝酸银为主盐、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方法制备了银包铜复合粉体.通过能谱(EDS)分析了敏化和活化后铜粉表面沉积的颗粒的组成,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高温增重率测量等方法研究了主盐和还原剂质量浓度、pH以及镀覆时间对银包铜粉表面形貌与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化学镀银工艺:AgNO3质量浓度20g/L,葡萄糖质量浓度30g/L,pH11,镀覆时间40 min.不同银含量的铜粉的热重(TG)分析表明,银含量越高的粉体,其抗氧化性也越好.化学镀初期,生成的银颗粒较少,镀层呈岛状结构;随着反应的继续,银颗粒大量产生,岛状组织延伸生长,形成多镀层重叠结构.

关键词: 铜粉 , 化学镀银 , 硝酸银 , 葡萄糖 , 抗氧化性

塑料电镀Ⅲ--表面催化

电镀与涂饰

在非导体表面化学沉积金属的开始,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合适的引发剂,即是今天所谓的活化剂.从含有亚锡的酸性溶液中制取的胶体钯是活化剂的主要成分.总的来说,胶体钯催化剂的制备虽然简单,但要符合一些质量要求,就必须收集有关催化剂结构的详细数据.胶体钯催化剂的结构对胶体与被镀表面的反应及其活性均有影响.目前大多数催化剂是与加速剂联合使用,以引发化学镀镍溶液中金属的沉积.在直接镀工艺中,使用大量的催化剂所带来的导电性有利于后续的电镀.

关键词: 表面催化 , 硝酸银 , 离子钯 , 胶体钯 , 活化 , 加速

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吸收、转化与毒性?

杨青青 , 毛宇翔 , 阴永光 , 刘景富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9.2016012502

硝酸银做为传统抗菌剂的使用由来已久。近年来纳米银做为广谱杀菌剂的使用亦日益广泛。硝酸银及纳米银可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转化为硫化银并随污泥堆肥进入环境。由于银的使用与环境释放,银离子、纳米银及硫化银广泛存在于实际环境中。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一方面银作为植物非必需元素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植物会影响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本文总结了硝酸银、纳米银及纳米硫化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强调了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化与毒性,指出了未来研究需要注意的方向。

关键词: 硝酸银 , 纳米银 , 纳米硫化银 , 植物

纳滤膜去除硝酸银中痕量多价金属的研究

夏焕锦 , 李海港 , 汪阳卿 , 殷浩 , 孙攀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6.05.016

为获得优级纯硝酸银产品,采用纳滤膜去除硝酸银工业料液中的铜、铁、铅和铋等杂质金属离子,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循环模式中操作压力为0.5 MPa时,银的透过率在96%以上,杂质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均大于85%,银和铜、铁、铅、铋的分离系数分别为16.8、48.3、6.9和19.3.透膜通量和分离系数均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液回流模式试验中87.6%的银进入透过液,90%以上的杂质金属离子保留在截留液中,硝酸银符合国标GB/T 670-2007中优级纯标准.结果表明,纳滤膜可有效地实现银离子与铜、铁、铅和铋多价离子的分离.纳滤膜处理杂质离子较高的结晶母液时,单级分离效率较低,可通过多级过滤的方式提高分离效率.

关键词: 纳滤 , 硝酸银 , 工业料液 , 优级纯

硝酸银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电解液中氯离子时稳定剂的影响

钱庆长 , 史静 , 周颖 , 余晶晶 , 徐庆红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703

针对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电位较不稳定的特点,建立了小剂量异丙醇作为稳定剂,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铜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确定的实验方法如下:准确移取10.00 mL铜电解液样品于50 mL烧杯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0~30℃,加入2 mL异丙醇,加水至50 mL左右,将银复合电极和滴头冲洗干净插入待测液中,选择搅拌器转速为625 r/min,用0.010 0 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干扰试验表明,铜电解液样品中的硫酸和铜基体及其他共存元素对氯离子测定的影响可忽略.将实验方法用于铜电解液实际样品中氯的测定,测得结果与比浊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不小于0.74%,回收率为98%~102%.

关键词: 自动电位滴定法 , 铜电解液 , 氯离子 , 异丙醇 , 硝酸银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