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武
,
兰勇军
,
肖纳敏
,
李殿中
,
李依依
金属学报
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和元胞自动机(CA)耦合的方法模拟了热变形低碳钢的静态再结晶. CPFEM的计算结果定量描述了介观尺度上奥氏体变形储能的不均匀分布, 为模拟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提供了依据, 从而在再结晶CA模型中考虑了不均匀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变形储能分布不均匀使得再结晶在不同位置的形核密度不同, 形核集中在晶界以及晶内储存能较大的区域;随着临界形核储能的降低, 形核数量增加, 再结晶晶核的位置分布趋于均匀. 对不同形核判据下的再结晶动力学也作了讨论.
关键词:
晶体塑性有限元
,
crystal 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
stored energy
龚宇
,
M.Hua
,
J.Uusitalo
,
A.J.DeArdo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3.027
探讨如何改善镀锌或镀锌合金化钢板基层,比如在实现高强度的同时,保持高的整体成形性能(拉伸塑性)、局部成形性能(冲裁边部塑性)和良好的点焊性能.众所周知,双相钢的强度受几个因素控制,包括最终组织中的初生(未回火)马氏体量.然丽,仍不完全清楚控制最终组织中马氏体量的因素,面确定这些因素是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最终组织中测定的新生马氏体量认为等于临界退火时形成的奥氏体量减去当钢在经历从临界退火温度(IAT)冷却至460℃、在460℃等温过程中、最终冷却至室温是转变成其他各种相变产物的奥氏体量以及在室温下保留的残余奥氏体量.最新研究发现,特定钢在临界退火过程中形成的奥氏体量受到退火温度、热轧带钢(卷取温度)和冷轧(冷压下量)等退火前条件的强烈影响.研究了退火前条件和4种退火工艺的组合,确定实现这些更高强度DP钢最佳的强度-成形性能匹配所需的最佳热处理路线.研究用钢包括(i)具有良好点焊性能的低碳钢,(ii)加入Mo提高淬透性和Cr提高强度,(iii)加入V实现细晶、析出强化和抗回火软化.当所采用的工艺适当,这些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高达1000 MPa、总伸长率达到25%,面缩率45%,扩孔率达到50%.给出并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镀锌板
,
高强双相钢
,
钒
,
扩孔
,
高塑性
,
析出
,
储存能
,
加工硬化
薛艳春
,
马良
,
张旭峰
,
张军利
,
尹雪亮
,
岳尔斌
,
张拓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EBSD技术研究了某钢厂厚板坯流程试制的50W27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980℃常化过程中显微组织及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常化过程是热轧板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过程,常化使组织均匀化,但厚度方向上始终存在织构梯度.常化过程中再结晶初期形核主要发生在s=0.5层中的{116} <110>变形晶粒上,新晶粒主要织构为{116} <110> ~{001} <110>,再结晶后期形核主要发生在旋转立方织构变形晶粒上,与热轧板织构的区别是s=0.5层出现较强的高斯织构.再结晶形核阶段符合亚晶聚合机理,织构的演变可以解释为再结晶阶段的特殊取向的择优形核和晶粒长大阶段的特殊取向晶粒择优长大.
关键词:
常化
,
织构
,
储能
,
无取向口硅钢
马良
,
薛艳春
,
赵烁
,
闫涛
,
岳尔斌
,
仇圣桃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薄带连铸0.7% Si无取向硅钢.结果表明,铸带的显微组织为等轴晶,铸带表层主体织构为{223} 〈110〉,s=0.5层主体织构为{110} 〈112〉和{112} 〈132〉,中心层主体织构为{001} 〈100〉.冷轧板织构主要由较强的〈 110 〉//RD和较弱的〈111 〉//ND织构组成.冷轧板经900℃退火后再结晶织构主要由{001} 〈100〉,高斯织构和〈111 〉//ND织构组成,新的立方晶粒易于在剪切带处形核,并在再结晶开始阶段长大成为退火后的主体织构.
关键词:
薄带连铸
,
织构
,
储能
,
无取向
,
硅钢
马良
,
薛艳春
,
赵烁
,
闫涛
,
薛涛
,
张喜亮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试制了1.7% Si无取向硅钢铸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其在铸轧及随后的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铸带表层至中间层为粗大的等轴晶粒,中心层为细小的等轴晶.铸带织构为强的< 100>∥ND织构,铸带冷轧后的冷轧组织中存在大量剪切带,冷轧织构由强的<110 >//RD和较弱的<111 >//ND织构组成.冷轧板经900℃退火后出现强的{001} <130>再结晶织构,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可以解释为择优形核和晶粒的择优长大机制.
关键词:
薄带连铸
,
织构
,
储能
,
无取向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