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超临界CO2对有机磷酸铵盐成核剂形态与成核性能的影响

龙丽娟 , 何文涛 , 张敏敏 , 张凯 , 薛斌 , 秦舒浩 , 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scCO2)对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铵(An)盐成核剂进行细微化处理,研究了其对An盐成核荆形态结构和粒径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偏光显微镜(POM)考察了细微化的An盐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对成核iPP样品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scCO2对成核剂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scCO2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核剂的粒径,最终可得到均匀的球体结构.向iPP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5%的细微化An盐成核剂后,相比于纯iPP,成核iPP样品的结晶温度可提高18.2℃,弯曲模量可提高34%,成核iPP样品的光学性能明显改善,其雾度降低至14.9%.

关键词: 聚丙烯 , 超临界CO2 , 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铵 , 成核剂 , 细微化改性

CO_2辅助膨胀制备微细PCL颗粒

杨雷 , 蔡建国 , 杨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超临界CO_2辅助膨胀结合喷嘴雾化分散过程,制备可用于药物缓控释制剂材料聚己酸内酯微细颗粒.实验考察了聚己酸内酯-二氯己烷溶液浓度、流量、预膨胀温度、预膨胀压力对颗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预膨胀压力、降低预膨胀温度、减小喷嘴孔径能得到聚已内酯微细颗粒;在一定的溶液初始浓度、溶液流率范围内,较高的溶液初始浓度、较高的溶液流率,可得到小于1 μm聚已酸内酯微细球状颗粒.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 同轴喷嘴 , 微粒制备 , 聚己酸内酯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

徐少洪 , 赵斌 , 闫志强 , 刘璐 , 何丹农

材料导报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的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效,抑制或消除副作用.采用传统方法制备脂质体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毒有机溶剂,这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无毒、环保、价廉、可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综述了目前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脂质体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指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脂质体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脂质体 , 超临界流体 , 超临界二氧化碳 , 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交联聚合

曹丽琴 , 王吉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沉淀聚合法,在不添加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的前提下,以AIBN为引发剂,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了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度敏感型微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同时也考察了样品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胀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可以得到分散的、粒径约为2.0μm的干燥粉末;单体转化率大于90%;不同组成结构样品的相转变温度(VPTT)在15℃~30℃范围;且微凝胶在无水乙醇中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温敏性 , 微凝胶 , 交联聚合

原位光学法研究PET-CO_2系统的玻璃化转变

蒋春跃 , 谭训强 , 潘勤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原位光学法研究聚酯(PET)/CO_2,系统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与压力间的关系.在温度为50℃~120℃,压力为0.1 MPa~20 MPa范围内,PET薄膜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降低(T_g)与气体的压力(p)成线性关系,其斜率dT_g/dp≈-1.35℃/MPa,上述条件下的最大降幅△T_(g,max)=-26.7℃.在30MPa的文献值明显偏离△T_g~p直线,意味着在高压阶段,静压起主导作用,使PET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温度 , 超临界二氧化碳 , 聚酯 , 光学法

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

叶树明 , 蒋凯 , 蒋春跃 , 潘勤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测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常压测量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压测量方法主要有: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HP-DSC)、蠕变柔量法等;原位光学法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随着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及仪器科学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必将涌现出更多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 玻璃化转变温度 , 测量法 , 仪器 , 超临界二氧化碳 , 聚合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研究进展

向艳慧 , 刘富 , 沈剑辉 , 林海波 , 薛立新

膜科学与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传质系数高、黏度低、安全易得等优点,在制备聚合物微孔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相转化制膜技术相比,它具有将相分离与干燥结合且不破坏结构、溶剂容易回收利用、微孔结构方便调控、环境友好等优点.文章主要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和作为溶剂/非溶剂在聚合物微孔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微孔材料 , 微发泡 , 相转化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功能化聚乙二醇稳定的钯纳米粒子催化醇的选择氧化反应

汪向锐 , 冯博 , 杨汉民 , 侯震山 , 赵秀阁 , 胡玉 , 乔云香 , 李欢 , 潘珍燕

催化学报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聚乙二醇(PEG)两相为反应介质,双齿氮配体功能化聚乙二醇稳定的Pd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进行了醇的需氧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苯甲醇需氧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氢气为还原剂制备的Pd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结束后,可以利用seCO_2直接进行原位萃取得到产物,实现了催化剂与产物的有效分离和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反应中没有检测剑钯的流失.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转化率仍可达98%.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聚乙二醇 , , 需氧氧化反应 , 钯纳米粒子

超临界CO_2中两亲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PVDF膜亲水化改性

王建华 , 朱利平 , 朱丽静 , 朱宝库 , 徐又一

功能材料

以超临界CO2流体为反应介质,通过固相接枝反应合成了具有PEG侧链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功能化梳状两亲共聚物(SMA-g-MPEG),用1 H NMR和FT-IR表征了SMA-g-MPEG的结构和组成。并以SMA-g-MPEG为亲水改性材料通过非溶剂诱导相分离法制备PVDF共混复合膜。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SMA-g-MPEG共聚物中的PEG侧链在膜表面形成富集;纯水接触角测定和BSA吸附试验表明膜的亲水性和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超临界CO2 ,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 PVDF , 亲水化改性

超临界CO2在三叶管内换热特性研究

刘遵超 , 王珂 , 古新 , 曹侃 , 刘彤 , 刘敏珊

工程热物理学报

建立了内径为2 mm的三叶管三维模型,使用ANSYS Fluent软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三叶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动方向、进口雷诺数、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压力等因素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流动方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三叶管内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进口雷诺数、壁面热流密度和冷却压力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碳进口雷诺数越高,对应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也越高,壁面热流密度的大小对局部换热系数出现峰值位置有较大影响,对其大小影响不大;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压力越高,对应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峰值也越大;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只与冷却压力下的临界温度有关.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三叶管 , 数值模拟 , 换热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