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优辉
,
许申鸿
,
唐建国
,
王瑶
,
黄林军
,
焦吉庆
,
刘继宪
,
黄震
,
沈文飞
材料导报
通过三步反应成功将铕配合物(EuTP)包覆在纳米棱壳结构Ag@SiO2复合颗粒的表面.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径25~30 nm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溶胶;然后采用改进的St(o)ber法制备了壳层厚度在20nm左右的Ag@SiO2复合颗粒;以氧化铕、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邻菲罗啉为原料制备EuTP,并成功包覆在核壳结构的表面.分别采用TEM、FTIR、XRD等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比相同浓度的三价铕的配合物EuTP与复合粒子Ag@SiO2@EuTP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现,SiO2壳层厚度在20 nm左右时Eu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且随着棱壳结构表面配合物浓度的增大,包覆层的厚度增大,荧光强度也呈现增强趋势,对于稀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EuTP
,
Ag@SiO2
,
金属增强荧光
,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
荧光性能
张美霞
,
张波萍
,
赵翠华
,
王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浓度的Ag/CoO纳米复合薄膜.利用DTA-TG研究了CoO干凝胶的分解温度和分解产物,初步确定了退火温度为600 ℃,气氛为N_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薄膜中存在Ag和CoO两相.在300~800 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表明,Ag/CoO复合薄膜在410 nm波长左右出现显著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并且随着Ag含量的增加,吸收峰不断增强,其吸收峰位先蓝移后红移.当Ag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40%时,吸收峰最强,继续增加Ag的含量,吸收峰强度开始下降.计算光学带隙,证明并解释了吸收峰移动.
关键词:
纳米金属颗粒
,
Ag/CoO
,
表面等离子共振
,
光学吸收性
赵俊秀
,
刘利
,
胡金山
,
梁英华
,
崔文权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2.009
在高温固相法制备K4 Nb6 O17的基础上,采用油水自组装合成复合光催化剂 Ag @ AgCl/K4 Nb6 O17,利用 XRD、SEM、TEM、EDX、UV-Vis、PL、BET等多种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MB)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Ag@AgCl 的粒径约为20 nm,均匀分散在二维层状结构K4 Nb6 O17的表面上;贵金属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显著,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从400 nm 拓展到800 nm;Ag@AgCl(25%(质量分数))/K4Nb6O17在可见光照射60 min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88.2%,远远高于单体Ag@AgCl和K4 Nb6 O17的活性.循环实验证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对苯酚和罗丹明 B(RhB)也具有一定的催化降解活性.淬灭实验表明自由基和空穴均为活性物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解机理.
关键词:
AgAgCl/K4Nb6O17
,
光催化
,
油水自组装
,
等离子体共振效应
许杰
,
王瀚林
,
黄志祥
,
吴先良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5.05.001
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增益系数以及核壳比对纳米核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影响,对球心为增益介质、球壳为金的纳米核壳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增益系数增大到临界值,散射截面增大近2×105倍,吸收截面变为负值,消光截面近似为0,电场强度增强近185倍,谐振带宽从60 nm缩小到1 nm.同时,随着核壳比的增大,吸收及消光共振峰均发生红移现象.相关结果为增益介质在金属纳米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光电子学
,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
增益介质
,
金纳米球壳
,
吸收截面
田野
,
刘大博
,
罗飞
,
祁洪飞
,
滕乐金
,
陈冬生
,
孙丰博
贵金属
采用溶剂热法和晶种法相结合的改进方法,以硝酸银为银源,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和分散剂,制备银纳米颗粒晶种,进而在溶剂热环境中合成了高均匀性的银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产物的尺寸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溶剂热法制备的银纳米线具有较高的长径比,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具有优异的等离激元共振吸收特性。
关键词:
银纳米线
,
溶剂热法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田野
,
刘大博
,
罗飞
,
刘勇
,
祁洪飞
,
成波
,
滕乐金
稀有金属
采用热注入法,以AgNO3为前躯体、乙二醇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和分散剂,制备银纳米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产物银颗粒的尺寸形貌、晶体结构以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根据Mie散射理论对消光谱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同传统的一步化学还原法相比,利用热注入法制各的银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分散性更好.所制备的银颗粒呈类球形,粒度约为20 nm,其共振吸收谱线同模拟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
关键词:
热注入
,
银纳米颗粒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