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房
,
王英敏
,
彭敏
,
王清
,
李德俊
,
董闯
金属学报
运用等电子浓度和变电子浓度线判据实现了Zr—Al-Co块状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e/a=1.5)和(Zr9Co4)-Al及(Zr78.5Co21.5)-Al变电子浓度线上设计成分,并通过吸铸法制备块状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上可形成块状非晶合金,且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非晶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其中。(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交点处形成的Zr53Al23.5Co23.5非晶合金,具有最大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特征热力学参数Tg=783 K,Tx=849 K,Tg/Tm=0.637,Tg/Tl=0.590。
关键词:
块状非晶合金
,
transition metal
吴舒婷
,
卢淑美
,
汤宏亮
,
邓彬彬
,
庄乃锋
,
黄长沧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温和的溶液法制备了五个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含钕多酸化合物(TM =Mn(1),Co(2),Ni(3),Cu(4),Zn(5)),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晶相,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确定了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探讨了掺杂过渡金属离子对该系列化合物多色性质、光致发光性质、以及磁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对含钕多酸化合物有明显的着色效果,并且丰富了该系列化合物的多色性.
关键词:
多酸
,
钕
,
过渡金属
,
多色性
张健
,
孙立芹
,
毛聪
,
龙春光
,
陈荐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2.021
镁氢化物(MgH2)解氢温度偏高是目前制约其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采用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MgH2、MgH2-10%Ni、MgH2-10%Ti、MgH2-15%Ni-5 %Ti(质量分数)四种不同储氢体系,借助XRD、SEM、DSC等检测手段表征了不同体系的组织结构与解氢性能,并就Ni、Ti单独与复合掺杂对MgH2解氢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Ti单独掺杂时,较纯MgH2球磨体系而言,MgH2颗粒与晶粒尺寸减小且均匀,颗粒团聚现象缓解,初始解氢温度明显降低,其原因在于少量Ni、Ti原子固溶于MgH2基体,导致其晶格变形、结构稳定性降低,其中,Ni的固溶效果尤为明显;而Ni、Ti复合掺杂时,由于球磨过程中NiTi新相的出现,导致MgH2颗粒与晶粒细化效果较单独掺杂时有所减弱,然而球磨体系的初始解氢温度较单独掺杂时却进一步降低,实现了Ni、Ti两种元素的协同固溶效应.
关键词:
镁氢化物
,
过渡金属
,
掺杂
,
组织结构
,
解氢性能
张霞
,
李艳红
,
梁哲
,
许静文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50304
采用水热法合成掺杂过渡金属离子Mn2+和Cr3+的NaGdF4∶ Yb3+,Ho3+纳米晶,研究了纳米晶的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XRD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六方结构NaGdF4.合成的纳米晶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呈现绿光(520~562 nm),红光(620 ~ 675 nm)和红外光(730~ 760 nm)发射.与未掺杂过渡金属离子的样品相比,掺杂Mn2离子的NaGdF4∶Yb3+,Ho3+纳米晶上转换发光总效率提高,红光/绿光相对强度增加,红外光/绿光相对强度减弱,掺杂Cr3+离子的NaGdF4∶Yb3+,Ho3+纳米晶发光总效率稍有减弱,红光/绿光和红外光/绿光相对强度增加.主要源于Ho3+→Mn2+→Ho3+和Ho3+→Cr3+→Ho3+的两步能量传递.计算色坐标可得,掺杂Cr3+/Mn2+离子后的NaGdF4∶Tb3+,Ho3纳米晶的发光由绿光区移向黄光区,微调了纳米晶体的发光颜色.
关键词:
NaGdF4∶Yb3+,Ho3+
,
纳米晶
,
过渡金属
,
上转换发光
马磊
,
陈爱平
,
陆金东
,
何洪波
,
李春忠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033
以Fe-Ni/TiO2为催化剂, 采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法(FBCVD)在TiO2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T), 得到CNT/Fe-Ni/ TiO2复合光催化剂. 通过SEM、XRD、UV-Vis等方法表征其结构和性能, 以亚甲基蓝溶液降解为模型考察其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Fe-Ni/TiO2催化剂在FBCVD过程中, 镍主要起到了CNT生长催化活性位的作用; 在生长CNT后的复合光催化剂中, 比例较低的Fe3+主要作为电子俘获剂, 抑制TiO2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 Ni和CNT共同起到将电子迅速地从TiO2中导出, 从而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复合几率的作用. 三者的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TiO2的光催化性能. 其中Fe和Ni掺杂量分别为0.25mol%和4.75mol%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较高, 生长CNT后得到的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较纯TiO2提高约70%.
关键词:
过渡金属
,
TiO2
,
photocatalysis
,
fluidized bed
,
CNT
腊明
,
陈昌东
,
冯云晓
,
张志玮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Y)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氢原子在过渡金属(Sc、Ti、Cr、Mn、Fe、Co、Ni、Cu、V、Zn)修饰的Mg(0001)表面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过渡金属元素Sc、Ti、V、Cr、Mn、Fe、Co、Ni和Cu选择替代在镁表面第二层稳定,而Zn则选择替代在第一层稳定.当镁表面掺杂Zn和Cu时,氢原子选择停留在表面稳定;当掺杂Sc、Ti、V、Cr、Mn、Fe、Co和Ni时,氢原子选择进入镁块体内部.值得一提的是氢原子通过从过渡金属顶部通道扩散进入镁块体内部的势垒大大降低,笔者用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后发现氢原子与过渡金属原子成键使扩散势垒降低.当氢原子进入镁块体内部后靠近Sc、Ti、V、Cu和Zn原子时,将与这些过渡金属原子成键,从而阻碍了氢原子继续向内部扩散;而氢原子靠近Cr、Mn、Fe、Co、Ni原子时,选择离开过渡金属从而促进了氢原子向块体内扩散,可以大幅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吸氢动力性能.
关键词:
过渡金属
,
Mg(0001)面
,
氢原子
,
扩散
,
密度泛函理论
刘海弟
,
李伟曼
,
李文辉
,
陈运法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088
制备了由过渡金属M(M=Cr、Mn、V、Fe、Cu、Co)与Zr、Ce氧化物组成的三元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用低温氮吸附(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比表面和孔结构、晶体结构、元素价态、酸性位类型以及氧化还原能力,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Mn-Zr-Ce三元催化剂的低温(<200℃)活性较好,但是高温(>250℃)活性较差;Cr-Zr-Ce三元催化剂在低温和高温(100 300℃)下性能均比较稳定,V-Zr-Ce三元催化剂在低温(<200℃)下性能较差,但是其高温(300℃左右)活性不断提高.研究了以上3种催化剂的耐硫性,并结合测试结果解释和分析了上述实验现象.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氧化铈
,
氧化锆
,
过渡金属
,
氮氧化物
,
选择性催化还原
叶长福
,
郑会元
,
劳铭
,
周文政
,
郭进
,
黎光旭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06
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葡萄糖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过渡金属乙酸盐(乙酸锰、乙酸钴、乙酸镍、乙酸锌),在氩气保护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掺杂金属离子及掺杂量对LiFePO4/C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Fe0.9M0.1PO4/C(M=Mn、Co、Ni、Zn)样品的晶体结构均与橄榄石型LiFePO4相同.掺杂过渡金属阳离子可以提高LiFeP04/C的还原电位,降低氧化电位,缩小氧化还原峰间距,提高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掺杂后的样品在5C下的放电性能较好,以LiFe0.9Ni0.1PO4/C的放电容量最高,达到89 mAh/g.
关键词:
LiFePO4/C
,
复合材料
,
过渡金属
,
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