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超杰
,
陈树军
,
赵晓杰
,
李福民
,
吕庆
,
郄亚娜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1.004
炉缸区钒氧化物的还原对钒的收得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炉渣成分和温度对钒氧化物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碱度对钒氧化物还原影响显著,钒氧化物的还原率随着二元碱度的增加而增加;MgO、Al2O3含量增加,钒氧化物的还原率先升高后降低;TiO2含量增加,钒氧化物的还原率降低,且TiO2含量超过11%时钒氧化物的还原率大幅降低;钒氧化物的还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承钢高炉渣的二元碱度1.2、Al2O3含量14%、MgO含量10%、TiO2含量9%、炉渣温度控制1 500℃时,钒氧化物的还原达到最佳,还原率达到90%左右.
关键词:
高炉
,
炉缸区
,
钒氧化物
,
还原
,
钒收得率
,
炉渣成分
,
温度
司玉昌
,
邱景义
,
王维坤
,
余仲宝
,
杨裕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钒氧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其中主要对钒氧化物中的V2O5、含锂源的钒氧化物LiV3O8、单变价的钒系氧化物LiNiVO4及双变价的钒系氧化物FeVO4的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重点介绍了双变价的钒系氧化物FeVO4的充放电机制及其改性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
钒系氧化物
,
正极材料
,
电化学性能
,
锂二次电池
陈文
,
麦立强
,
徐庆
,
彭俊锋
,
朱泉峣
,
余华
无机材料学报
以V2O5和十六胺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氧化钒纳米管, 采用XRD、SEM、TEM、FTIR、ESR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 氧化钒纳米管的形成主要基于“卷曲机理”, 其形成过程包括: 表面活性剂分子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 形成新层状化合物前驱体; 水热驱动下层状化合物边缘松动, 并开始卷曲, 降低体系能量; 合适的水热反应时间下最终形成钒氧化物纳米管. 模板剂嵌入到钒氧化物层间形成一定大小的层间距以及V4+的存在对从层状化合物卷曲成纳米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氧化钒
,
nanotubes
,
self-assembly
,
mechanism of formation
余彬
,
鲜勇
,
孙朝晖
,
景涵
,
唐红建
,
杜光超
钢铁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4.001
研究了适用于倾翻炉一步法和两步法钒铁冶炼过程混合钒氧化物铝热反应的冶炼特性.考察不同钒氧化物配比、不同配铝系数对渣中钒损及单炉冶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V2O3的增加能够有效降低平衡态渣中钒含量,但不利于提高单炉冶炼效率,原料配比(罐数比)从0∶8提高到6∶2时,渣中钒含量从2.23%降低至1.85%,单炉渣量减少19.7%,单炉冶炼时间从180 min增加到194 min;两步法冶炼过程中,随着配铝系数提高到1.20,贫渣钒含量从一步法钒铁冶炼的1.85%降低至0.44%,渣中平均钒含量降低至0.88%;贫渣时间从194 min减少至146m in,精炼时间则从0增加到94 min,单炉冶炼周期较一步法延长46 min;最优试验条件下,合金产品中钒含量提高到51.6%,铝含量降低到低于0.3%的水平,在提高合金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铝的利用率.
关键词:
混合钒氧化物
,
倾翻炉
,
两步法
,
钒铁冶炼
张少鸿
,
付娟
,
苏秋成
,
吴梁鹏
,
李新军
稀有金属
以草酸和V2O5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VO2(B).通过高温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VO2(B)在氮气保护下升高温度过程中的相变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分析所制备样品及其在不同温度热相变产物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以草酸和V2O5为原料,用水热法可制得单斜晶系VO2(B),颗粒呈纳米片状;升温至430~700℃之间,VO2(B)不可逆转化为四方晶系VO2(R),形貌由纳米片状变为亚微米及微米近球形;升温至1000℃左右,VO2(R)开始分解形成Magnéli相系列化合物(VnO2n-1,3≤n≤9);升温至约1200℃完全转变为具有刚玉结构的V2O3烧结块.
关键词:
水热法
,
氧化钒
,
原位XRD
,
热相变
,
拉曼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