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春
,
刘相华
,
井溢农
物理测试
提出一种确定连续冷却条件下亚共析钢相变临界温度的新方法。传统方法基于对膨胀曲线的分析,根据膨胀曲线上的“拐折”确定I临界温度;新方法基于对相变动力学曲线的分析,根据相变过程中新相形核和长大情况的变化引起Avrami方程指数的变化确定临界温度。此外,利用新方法还可分析出先共析转变不同阶段的临界温度。
关键词:
连续冷却
,
临界温度
,
膨胀曲线
,
相变动力学曲线
林政
,
张绍维
,
吴学仁
,
颜鸣皋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1999.01.001
测定了低膨胀高温合金的膨胀系数和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并将实验结果与普通的高温合金及低膨胀合金进行了比较.提高低膨胀高温合金的低膨胀特性及使用的最高温度,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合金具有一定的饱和磁化强度,但并非越高越好,同时应尽量减缓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速度,并提高合金的居里点温度.导致合金低膨胀的原因之一是在正常的热膨胀过程中叠加了磁性行为的变化,从而引起负膨胀.
关键词:
低膨胀高温合金
,
膨胀系数
,
饱和磁化强度
李红英
,
曾翠婷
,
魏冬冬
,
宾杰
,
张浩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膨胀法和差热分析法结合金相-硬度法测定T23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CCT图).由差热分析仪测得了临界点Ac1、Ac3、Ar1和Ar3,由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T23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M(*),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T23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通过对CCT图的分析,确定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相冷却速度.
关键词:
T23钢
,
热模拟
,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
临界冷却速度
蔡凯洪
,
丁绍松
,
张晓义
功能材料
在Fe-Ni因瓦合金中加入Nb等微量元素,形成富Nb的微粒,这种颗粒弥散分布固定合金中的C降低膨胀系数同时提高合金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合金的膨胀系数为(-0.1~0.3)× 10-6/℃,负膨胀的温度区间在10~100℃内可调.膨胀系数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能消除合金中的应力稳定膨胀系数.
关键词:
负膨胀
,
因瓦
,
热处理
蔡钢
,
雷旻
,
万明攀
,
孙捷
,
刘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膨胀法测得BT25钛合金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线膨胀曲线,同时用分段冷却方法证明了此膨胀曲线能够准确反映BT25钛合金在不同冷却速度时的相变过程,并结合物相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分析,获得了合金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BT25钛合金相变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C1 (1~3℃·s-1)时,相变组织为魏氏组织;冷速大于C2(50~100℃·s-1)时,组织为a″马氏体;冷速在C1~C2时,组织为魏氏组织和a″的混合物.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魏氏组织含量减少,而α″含量增加.合金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BT25钛合金
,
连续冷却
,
CCT曲线
李达
,
陈沙鸥
,
万勇
,
邵渭泉
,
曹红诗
,
张永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表观烧结激活能是研究陶瓷烧结机理的一个非常重要参量.采用纳米金红石相TiO2陶瓷坯体在空气中进行无压烧结,加热速率分别为1,2,5℃/min,用热膨胀仪记录试样收缩率,阿基米德法测量烧结体相对密度,分别用主烧结曲线法和Arrhenius法计算表观烧结激活能.结果表明:用主烧结曲线得到的激活能是一个定值,而用Arrhenius法得到的激活能是一个变化的值,激活能是相对密度的函数,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激活能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趋势分成两段,当相对密度大于85%时,激活能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比小于85%时要快,这意味着在烧结过程中,控制烧结的扩散机制可能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表观激活能
,
烧结
,
主烧结曲线
,
Arrhenius
,
二氧化钛
马一太
,
安青松
,
李敏霞
,
王红利
工程热物理学报
随着对于CO2膨胀机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相关的一些影响膨胀机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性问题随即被提出,其中膨胀机内部流体的膨胀相变过程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膨胀机的内部改造,添加LED内部光源,嵌入承受高压的石英玻璃视窗,并结合CO2热泵系统以及高速摄影仪图像采集系统,建立了膨胀机内部流动可视化观测试验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验,捕捉了不同转速下、不同质量流量的多组连续数据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一些膨胀相变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膨胀机性能曲线研究了相变过程与膨胀角度的变化关系,希望能为以后高效膨胀机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CO2
,
PAG润滑油
,
快速降压
,
经典核化理论
,
Kwak模型
,
成核速率
操龙飞
,
徐光
,
邓鹏
,
吴隽
,
吴润
材料科学与工艺
按照国标对某热连轧生产线上的两种典型钢种的热膨胀系数进行实验测量,得出其线性热膨胀率、平均线膨胀系数和瞬时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对比分析了钢种的化学成分对总膨胀量的影响实质以及取样方向对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主要通过影响相交点温度而影响膨胀量;取样方向不影响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即膨胀系数是各向同性的.实验得到两个钢种在不同温度段的热膨胀系数值,为实际的宽度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低合金钢
,
热膨胀系数
,
瞬时线膨胀系数
,
相交点
,
取样方向
刘国钦
,
赖奇
,
李玉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985
以不同产地、不同粒度的鳞片石墨为原料, 采用硫酸、硝酸、高锰酸钾的适当配比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 发现石墨膨胀倍数从粒度>420μm的750mL/g减小至95~85μm的110mL/g. 电镜及压汞法观察膨胀石墨的形貌及微孔的特征, 表明膨胀石墨的孔隙大小随粒度减小而减小, 反映出膨胀石墨存在尺寸效应.不同粒度的膨胀石墨的灰分、硫分和对机油的吸附能力不同, 与不同粒度膨胀石墨制备的柔性石墨板的抗拉强度也不同. 这种效应源自石墨的结晶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
膨胀石墨
,
size effect
,
crystallization degree
,
adsorptivity
,
tensile strength